A.8.5
B.0.5
C.8
D.6.5
A.營業外支出
B.管理費用
C.信用減值損失
D.資產減值損失
A.專用基金
B.本年盈余分配
C.經營結余
D.非財政撥款結余分配
A.對外捐贈設備支出
B.出售閑置設備凈損失
C.確認房屋減值損失
D.原材料因管理不善發生的盤虧凈損失
A.120
B.128
C.90
D.98
A.開發支出
B.在建工程
C.應付賬款
D.短期借款
A.預收賬款
B.應交稅金
C.應付債券
D.應付利息
A.1000
B.5000
C.4285.71
D.1714.29
A.其他費用
B.資產處置費用
C.其他支出
D.無償調撥凈資產
A.導致負債內部增減變動,總額不變
B.導致資產、負債同時減少
C.導致資產、負債同時增加
D.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負債減少
A.1090
B.1064
C.1086
D.1060
A.90
B.105
C.106
D.104
A.60%
B.50%
C.40%
D.70%
A.稅收罰款支出
B.當期確認的所得稅費用
C.接受現金捐贈
D.管理不善造成的庫存現金短缺
A.26000
B.30500
C.27000
D.26500
A.100
B.90
C.150
D.80
A.163
B.155
C.90
D.147
A.650
B.730
C.680
D.770
A.以盈余公積發放現金股利
B.以盈余公積轉增資本
C.以盈余公積彌補虧損
D.以實現的凈利潤分配現金股利
A.謹慎性
B.重要性
C.可比性
D.可理解性
A.評估已實現的結果
B.已完工或者交付的產品
C.實際測量的完工進度
D.時間進度
A.財務會計處理時,貸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科目75000元
B.預算會計處理時,借記“上繳上級支出”科目75000元
C.財務會計處理時,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75000元
D.預算會計處理時,貸記“資金結存”科目75000元
A.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B.交互分配法
C.定額比例法
D.約當產量比例法
A.應用環境
B.信息與報告
C.管理會計工具方法
D.管理會計活動
A.歷史成本
B.現值
C.公允價值
D.名義金額
A.資產負債表日公允價值與賬面余額之間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
B.出售時公允價值與其賬面余額的差額計入投資收益
C.持有期間取得的現金股利收入計入投資收益
D.轉讓時按收益計算應納的增值稅計入投資收益
A.因解除勞動關系而給子職工的現金補償
B.向職工提供的異地安家費
C.按規定計提的職工教育經費
D.支付給臨時員工的工資
A.已提足折舊繼續使用的生產線
B.非生產經營用的中央空調設施
C.日常維修期間停工的生產設備
D.上月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辦公大樓
A.“生產成本”科目借方登記305萬元
B.“管理費用”科目借方登記5萬元
C.“生產成本”科目借方登記300萬元
D.“制造費用”科目借方登記15萬元
A.計入生產成本的職工薪酬總額為116萬元
B.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總額為145萬元
C.計入管理費用的職工薪酬總額為29萬元
D.計入制造費用的職工薪酬總額為29萬元
A.生產設備計提折舊:借:生產成本18,貸:累計折舊18
B.管理設備計提折舊:借:生產成本12,貸:累計折舊12
C.生產設備計提折舊:借:制造費用18,貸:累計折舊18
D.管理設備計提折舊:借:制造費用12,貸:累計折舊12
A.月末在產品單位成本為2.3萬元
B.完工產品單位成本為3.65萬元
C.完工產品總成本為365萬元
D.月末在產品總成本為115萬元
A.支付展覽費60000元,記入“銷售費用”科目借方
B.支付廣告費500000元,記入“管理費用”科目借方
C.支付增值稅進項稅額33600元,記入“應交稅費”科目借方
D.支付專設銷售機構人員薪酬8000元,記入“銷售費用”科目借方
A.記入“稅金及附加”科目的借方
B.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貸方
C.記入“委托加工物資”科目的借方
D.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
A.結轉銷售成本,記入“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借方
B.確認銷售收入,記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
C.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記入“應交稅費”科目貸方
D.按商業匯票的面值,記入“其他貨幣資金”科目借方
A.沖減資本公積1800萬元
B.沖減股本600萬元
C.沖減盈余公積1200萬元
D.沖減資本公積1200萬元
A.“應付股利”科目貸方增加100萬元
B.“資本公積”科目貸方增加750萬元
C.“盈余公積”科目貸方增加150萬元
D.“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貸方增加750萬元
A.注銷回購的股票600萬股
B.按凈利潤的5%計提任意盈余公積
C.向投資者宣告發放現金股利100萬元
D.按凈利潤的10%計提法定盈余公積